董卓被殺導致東漢局勢被打破
公元189年,董卓導致東漢董卓接到何進的被殺被打命令進京,帶領大軍來到洛陽。局勢然而董卓來到洛陽時,董卓導致東漢何進在和宦官的被殺被打火并中被殺,他坐收漁翁之利,局勢帶著西涼兵進入洛陽,董卓導致東漢控制了京城,被殺被打掌控朝政大權。局勢董卓為了立威,董卓導致東漢擅自廢立皇帝,被殺被打立劉協為帝,局勢史稱漢獻帝。董卓導致東漢董卓自封為相國,被殺被打有“入朝不趨,局勢劍履上殿”的特權,權傾朝野,對大臣們隨意鞭打,辱罵,甚至處死。
許多東漢王朝的忠臣看到董卓飛揚跋扈,都想除掉董卓,復興漢室江山。他們認為“董卓不死,大漢必亡”,這是真的嗎?真實情況恰恰相反,而是六個字,董卓死,大漢亡,依據相關史料,分析如下。
其一,董卓被殺,東漢局勢被打破。
董卓掌控大漢朝政大權,袁紹、袁術、曹操、孫堅等關東各路諸侯會盟,討伐董卓。但是這些關東諸侯各懷鬼胎,雖然打跑董卓,但是他們的勢力也瓦解了。
董卓遷都長安,大漢王朝暫時還是比較穩定的,各路諸侯雖然內心對董卓不滿,但是他們都是一群烏合之眾,沒有一個人的實力能夠挑釁董卓的權威。在表面上,各地軍閥都承認漢獻帝劉協,大漢還是一個完整的個體。
然而,這一切隨著董卓的被殺,東漢局勢被打破了。首先是李傕郭汜等原董卓手下西涼精兵反叛,一路上招降納叛,收攏十多萬軍隊,擊敗呂布,來到長安城下。呂布趁亂逃走,王允被殺,漢獻帝劉協落入李傕郭汜這兩個魔鬼手中。
這兩人的政治頭腦幾乎為零,和董卓相比,差遠了。兩人互相攻伐,將長安霍亂得不堪。李傕先下手為強,將漢獻帝劫持到自己營中,郭汜不甘落后,劫持了前來勸和的公卿,雙方都有人質在手。
漢獻帝出長安東歸,準備回洛陽,但是洛陽已經成為一片廢墟,曹操半路截胡,將漢獻帝劉協迎奉到許都。
李傕郭汜兩人繼續火并,郭汜被自己的部將伍習殺死。曹操派人討伐李傕,李傕戰敗,被梁興、張橫等所殺,被夷滅三族。
其二,東漢局勢被打破,魏蜀吳爭霸。
李傕郭汜死后,漢獻帝劉協落入曹操手中,但是其他諸侯對曹操并不服氣,如占據四州的袁紹。袁紹先后派出顏良、文丑討伐曹操,后又親自帶領數十萬大軍攻打曹操。此時,曹操雖然掌控了漢獻帝,但是實力和袁紹等豪強相比,還是比較弱小。在官渡之戰中,曹操只有兩三萬機動兵力,又缺少糧草,前期在和袁紹軍隊的作戰中,非常被動。
后來,袁紹的謀士許攸背叛袁紹,投奔到曹操帳下,給曹操出主意,建議輕兵奇襲烏巢,火燒袁紹的糧草。
人是鐵,飯是鋼,一頓不吃餓得慌,曹操只要燒了袁紹大軍的糧草,便穩操勝券了。曹操在官渡之戰后,又經過數年的征戰,終于攻破袁氏的老巢鄴城,成為北方新的老大。
曹操在穩定北方后,便開始南下,降服荊州,卻在赤壁之戰中被孫劉聯軍擊敗,停止了擴張的步伐。此后,魏蜀吳三國爭霸的局勢初步形成。曹操占據富饒的中原,實力最強,孫權占據江東六郡八十一州,劉備占據半個荊州,又入川,奪取益州。
公元220年,曹操病逝,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將皇位禪讓給他,建立魏國。過了一年,劉備在成都稱帝,延續東漢正統。孫權也在公元229年稱帝,建立吳國。
如果董卓活著,他雖然架空漢獻帝劉協,但是東漢還是一個完整的朝廷,地方軍閥至少在表面上還是對東漢中央朝廷言聽計從的。然而,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聯手除掉后,東漢局勢被打破,各地軍閥混戰,后來曹操將漢獻帝劉協控制在手中,形成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混亂局面。因此,董卓不死,大漢必亡是不對的,真實情況恰恰相反,董卓死,大漢也跟著亡了。